《外交》季刊

合力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在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7年6月24日,北京)

  很高兴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时节来到清华大学,出席第六届世界和平论坛。首先,我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
 
  “天下之势,以渐而成;天下之事,因积而固。”世界和平论坛作为中国举办的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的国际安全论坛,经过6年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论坛的发展离不开在座各位嘉宾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各位继续关注支持世界和平论坛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共同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智慧!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合力 担当 变革”。这个主题契合当前形势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就如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战胜困难的手段空前丰富,各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空前强烈。
  
  与此同时,人类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地区热点动荡,恐怖主义蔓延,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安全风险,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手段和理念也需要调整。具体而言:
  
  第一,安全理念有待创新。当今世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零和”博弈思路仍有市场。近年来,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主张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保守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各种保守、狭隘的安全观也随之抬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以邻为壑、唯我独尊的做法,只会加剧紧张和冲突,带来更多矛盾。我们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我们必须面对国际安全挑战的现实,创新安全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二,安全治理有待完善。当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对全球安全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是国际安全治理框架的核心和支柱。当今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过时了,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我们要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就必须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发挥《联合国宪章》确立的集体安全机制作用,进一步提升联合国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第三,安全热点有待解决。中东、叙利亚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动荡,数以百万计的民众颠沛流离。欧洲恐怖袭击事件层出不穷,英、法、德等国接连遭遇恐怖袭击,恐怖主义不断蔓延。朝鲜半岛局势依然较为严峻,当务之急是避免形势进一步紧张,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世界这么乱,我们怎么办?我们认为,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挑战,必须坚持以下三点原则:
  
  一靠合力。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正如中国民谣所言,“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国际社会只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赢得更持久稳定的和平局面。
  
  二靠担当。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的先辈以远见卓识建立了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世界赢得了70多年的相对和平。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各国领导者以及我们在座每一位有识之士的应有担当。阿富汗谚语说,“决心攀登高山的人,总能找到通往山顶的路”。我们要勇敢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直面问题和挑战,一起来战胜困难。大国拥有更多资源,具备更强能力,力量越大,责任越大。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三靠变革。老路子解决不了新问题、老办法难以应对新挑战。中国古语讲:“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必须摒弃落后的安全思想理念和陈旧的处理方式,以创新的精神、变革的勇气推动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国际安全。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特别是经济治理体制切实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要推动各国在国际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国际治理机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新思想、新理念、新倡议,在国际社会产生热烈反响。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为自身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更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中国愿意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合力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根本解决之道。为此,我们主张:
  
  第一,以发展保安全。习近平主席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很多地区的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也离不开发展。发展事关人民生活和尊严。只有让大家在发展中获得生活的尊严,才能让他们心中的希望跑赢失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发展之路,也是和平之路,不仅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各国解决安全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我们要推动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最大限度减少因为生态恶化引发的冲突风险。
  
  第二,以合作求安全。习主席引用过一句谚语,叫“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打造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是中国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同9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实现对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全覆盖。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安全新理念,共同搭建快速有效的安全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以对话谋安全。习近平主席讲过,“志同道合是朋友,求同存异也是朋友”。对话是约束战争、保障和平的重要手段。人类过去百年的惨痛历史让越来越多人清楚认识到,对抗没有出路,搞穷兵黩武、弱肉强食只会加剧安全困境。我们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互信,减少猜疑,求同化异。无论是朝鲜半岛核问题,还是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问题,政治对话始终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我们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
  
  第四,以文化促安全。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交流是最深层次的交流。人心通则纷争止。文明交流互鉴可以让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产生共同语言,是化解矛盾与分歧的“润滑剂”,是增进理解与友谊的“助推器”。我们应该多修交流的桥,增长友谊的路,而不是墙。我们应该不断深化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国家间人员往来,用好官方民间各类对话交流机制,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为种子,结出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果实。
  
  当前,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均衡发展。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实现了“开门红”!这充分显示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
  
  我们有句谚语,“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我们应该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合力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