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经验

刘劲松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历史,开始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东方。70年来,新中国外交高举独立、自主、和平、合作的旗帜,助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进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一、新中国外交70年的主要成就

  (一)有力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外部孤立与封锁,中国政府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以崭新面貌开展外交活动。从那时起,中国外交始终坚持奉行以和平为宗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定捍卫国家独立与主权,使新中国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
  中国外交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积极贯彻“一国两制”构想,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实现回归。中国外交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部事务、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反对“台独”分裂活动,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扎实开展涉藏、涉疆外交,加强打击“三股势力”国际合作,旗帜鲜明反对人权问题政治化,全力捍卫领土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
  中国外交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方式,处理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已通过谈判完成90%的陆地划界和勘界,同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划定和勘定边界,有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我任驻阿富汗大使时,阿富汗朋友对我讲,中国是大国,阿富汗是小国,但中国在两国边界谈判时对阿富汗平等相待,公平、友好地处理边界事务,让阿富汗人民感受到兄弟般的情谊和中国的大国风范。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并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启动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地区海上局势稳定。
  (二)巩固并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70年来,中国的建交国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个增加到180个,建立了111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形成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
  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即承认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解体后,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中俄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国、邻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在建交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迈向新征程。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以民间交往拉开两国官方关系的序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美国代表团时表示,“你们这次应邀来华访问,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来往的大门”。“乒乓外交”创造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在风雨中不断前行。当前中美关系复杂性上升,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态度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
  中欧关系发展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1964年中法建交,这是中国与西方大国第一次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伴随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中欧关系不断深化拓展,朝着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方向前进。双方在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共识增多,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70年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周边外交工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方针,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丰富,区域一体化进程走深走实,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
  70年来,中国始终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基本立足点,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国家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同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同拉美国家深化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打造金砖国家南南合作新平台,实现了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
  (三)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
  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发挥建设性作用,新中国从此登上世界舞台。参与过这段工作的一位老外交官回忆说,“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切事情亲自决策,同各国代表广泛接触、耐心交谈,每天忙到凌晨三四点,为新中国外交赢得了赞誉与尊严,树立了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公平正义的负责任形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开始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领域活动,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进入新时代,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也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20世纪50年代,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表示,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70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国别国一寸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中国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全面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事务,努力为推动解决朝鲜半岛、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缅甸若开邦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连续10多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向受海啸、地震等灾难和埃博拉疫情困扰的国家和人民及时伸出援手,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世界情怀与历史担当。
  当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各国人民完善全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通过主办一系列主场外交,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边会议,推动众多中国方案和中国倡议转化为国际共识和全球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我们全面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反恐、核安全、网络安全等多边治理进程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投行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组织和合作机制,更多中国籍人士出任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国正在成为完善全球治理最为活跃的动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前治理难题和发展困境,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倡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并创造性提出了“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规律,契合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梦想,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文件。中国赋予多边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即: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这一主张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四)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经过70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是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走向世界。中国已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几乎所有重要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中国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7个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5个成员国已经整体上结束谈判,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正在加速构建。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进程指明了方向。我们以实际行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世贸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为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8亿人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七成。2020年中国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5000年文明史上第一次消除绝对贫困。中国已累计向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多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积极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
  自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落地,国际合作架构基本成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支持不断加强。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同137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近2万列,已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已成为当前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促进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甚至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阿富汗救助上百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手术成功率100%,让上百个家庭重获生活的希望。当地人流着泪说:“中国朋友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
  (五)积极服务国内发展
  70年来,中国外交一直将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我们支持地方和企业“走出去”,构建主场外交、共建“一带一路”、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等平台,全力服务国内高质量发展和地方扩大开放。大力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迄已协助追回“百名红通人员”60人。
  中国外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外交为民,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和机构海外安全与合法权益。我们成功组织了也门撤侨等10多次紧急撤离海外公民行动,累计处理领保案件超过50万起,涉及近百万中国公民。2018年9月,日本遭遇强台风,中国驻大阪总领馆协助撤离来自两岸三地的上千名滞留中国旅客,展现了“祖国在你身后”大国外交的担当与作为。中国外交部建立了海外安全提醒发布机制,开通“12308”热线,“中国领事服务网”、“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领事之声”微博相继开通或上线。同146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种类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目的地已达70个。
  (六)推动外交理论体系创新发展
  70年来,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外交人员和专家学者,一直坚定不移履行将外交学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推进中国外交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从三大外交方针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三个世界”理论到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新中国外交立足现实需要和时代特点,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外交理论体系,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对外交工作作出重要深刻阐述,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深入推进涉外体制机制建设,要实现外交外事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会对外交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新中国外交70年的宝贵经验

  在70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外交形成了优良传统,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最鲜明的属性。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始终坚持按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各种争端,坚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正能量。
  始终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责任。中国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坚持在政治上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国际事务中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无论何时,中国都将站在历史正确方向一边,站在国际公平正义一边,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
  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追求。你输我赢不是中国的目标,唯我独尊更不是中国的风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有利条件,努力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协调统一,致力于推动合作共赢和开放体系建设。
  始终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守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外交以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和长远利益为己任,高度珍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始终坚持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从不拿原则问题谈条件,从不拿核心利益做交换,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风骨,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始终坚持外交服务国内发展。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重要使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国外交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加强与世界友好交往,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在服务国内发展方面出台众多新思路新举措,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他山石”、架起友谊桥、注入新动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永远不变的宗旨。新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只有扎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外交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尺,坚决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到实处,也因此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