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季刊

“一带一路”十年行稳铺筑普惠全球发展幸福路

顾学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经过十年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思想引领,推动共建国家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携手共建中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的划时代意义。

一、共建“一带一路”十年耕耘成果惠及全球

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成果惠及领域之广,形式之多,程度之深在当代世界前所未有,已成为促进世界大繁荣与大发展的动力源。

共建“一带一路”是真正为人类谋幸福的世纪工程。“一带一路”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与世界各国站在一起,与世界人民紧密相连,自提出之日起,便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寻求各国合奏齐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征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经济增长,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充分彰显“一带一路”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世界人民心之所向。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已深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一带一路”日益发展成为世界人民实现追求幸福生活美好愿望的最可靠路径。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使3200万人摆脱中等贫困。

共建“一带一路”是做大世界经济蛋糕的共建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要素禀赋差异较大,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改革开放积累的经验与成功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丰富给养。共建“一带一路”以开放和创新为重要手段培育发展新动力,挖掘各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十年耕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2.07万亿美元,规模翻了一番,年均增长8%。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由115亿美元升至209.7亿美元,增长了80%。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42.1万个就业岗位。世界银行工作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新建设的交通网络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较倡议实施前增加4.97%。巴基斯坦一学者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建设每年将有望为全球新增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共建“一带一路”是共商全球治理大计的中国智慧。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全球治理体系更完善、更利于共同发展。面对全球治理失序与赤字,共建“一带一路”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为完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新路径。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有形的基础设施和无形的数字经济联通了“东西”与“南北”,以共建合作促进全球融合发展。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坚持战略自主、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促进发展中国家从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广泛受益,有效改善了全球发展不均衡问题。

共建“一带一路”是繁荣世界多样文化的文明之路。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共建“一带一路”秉承开放包容理念,以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生为起点,顺应人类文明多元格局走向,与共建国家一道,共同维护不同文化的独立与发展,深化拓展优秀文明的关联与互鉴,促进多样文明共生与共融,推动世界文明共建与共进,实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繁荣,为世界打造最基础、最坚实、最长久的互联互通。十年来,中华文明与各国多样文明,互学互鉴,互尊互信,建立多种文明沟通渠道,让世界感知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与博大精深,推进教科文卫等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务实合作,为走深走实文明之路奠定人文根基。十年来,中国围绕共建国家所急所需,精准开展文化、体育、教育、考古、环境、粮食、医疗卫生等方面公益项目,开设鲁班工坊、孔子课堂,开发科技、旅游、艺术等合作项目,释放民心相通新活力。

二、共建“一带一路”在世界变乱交织中破浪前行

百年变局风高浪急,共建“一带一路”直面复杂险峻的国际形势,在世界波涛巨变中勇毅前行。

(一)全球经济前景趋弱但仍有潜在复苏动力

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基础已然生变,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延续颓势。年初,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3%降至1.9%,世界经济将继续承压。贸易方面,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贸易额达32万亿美元新高,但全球贸易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贸易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并将在2023年加剧。投资方面,全球跨境投资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出现明显分化。2022年初步数据显示,流向最不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可能下降约30%。债务方面,全球债务风险依旧不容忽视,全球债务规模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约15%的低收入经济体已陷入债务困境,另有45%的低收入经济体和约25%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陷入债务困境的较高风险。

在全球经济趋弱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2013—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共建“一带一路”依托中国开放的大市场,以中国发展动力为引擎,给各国经济疫后复苏输送增长动能,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

(二)大国博弈加剧推升沿线地缘政治风险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在中美博弈拉锯演变中负重前行。拜登政府全面继承上届政府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加快升级美日澳印“四边机制”,主导七国集团发起“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启动“印太经济框架”,对“一带一路”实施多重战略遏制,着手在气候变化、数字技术、健康卫生、性别平等等全球性议题上对“一带一路”开展重点舆论攻击,不断加强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制衡。美国的战略拉拢和舆论攻势诱使部分共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疑虑加深。美国“无底线”的战略围堵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最大风险源。

中美战略博弈态势已对共建“一带一路”产生诸多掣肘影响,阻碍“一带一路”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良性发展,施压“一带一路”在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项目推进,稀释共建国家及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参与性和认同度,加剧“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和南亚的周边竞争复杂态势。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战略竞争风险将长期而严峻。

(三)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共振压力空前

乌克兰危机作为2022年影响世界局势的最大“灰犀牛”,其溢出效应已波及全球,引发全球多重安全危机,加剧全球传统安全形势。在世界经济下行叠加乌克兰危机影响下,许多社会转型期国家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国家政权频繁更迭,对共建“一带一路”构成突出的传统安全风险。2022年,斯里兰卡政府破产,巴基斯坦总理被罢免,国家政局持续动荡。阿富汗、缅甸、叙利亚、也门等国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成为搅动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非传统安全问题夹杂在传统安全问题中不断显现蔓延,全球能源危机、世界粮食安全、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困扰长期存在,直接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交织共振对共建“一带一路”构成了诸多挑战。俄乌两国处于危机状态不仅影响“一带一路”在俄乌两国的项目建设,也将对中长期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不稳定因素。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中东等沿线国家政局动荡影响政府政策持续性,影响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推进进程。非传统安全的多样性、交织性和跨国性为共建“一带一路”防范安全风险增添难度。

三、共建“一带一路”启航致远下一个十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共建“一带一路”不会按下“暂停键”,而将持续展现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昂首阔步推进高质量发展,以自身稳健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一是多路径协同,夯实国际社会力量根基。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与议题设置,加强“一带一路”与国际机构发展目标深入对接,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优化以多边化为特征的共建合作思路,提升“一带一路”国际多边合作水平,拥抱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巩固共建朋友圈。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媒体等多领域交流合作,了解民心所需,夯实民意基础,推动更有温度的民心相通。

二是融入双循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务实经贸合作,积极对接共建国家发展需要,在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与沿线国家共享市场机遇和发展红利。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优化双向投资结构,推动与共建国家双边及多边FTA谈判,加快建设覆盖“一带一路”的自贸区网络。深刻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压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经济基础,促进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在世界的传播,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造福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果实。

三是与创新共舞,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深化技术创新合作,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创新协同研究,引导技术创新在新业态释放积极效应,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数字合作,着力开发“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丝路电商”,帮助沿线国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推动绿色发展全方位合作,助力沿线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共建合作模式,深入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创新发展投融资合作方式,与沿线国家共享模式创新成果。

四是保稳中求进,筑牢风险防控安全屏障。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以全球安全倡议为遵循,以全球发展倡议为引领,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携手沿线国家走上安全发展轨道。提高风险责任意识,区分和处理好中国、共建国家与企业主体间的责任关系,落实责任共担,实现合作共赢。提升风险化解能力,推动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建设,建立沿线境外项目风险评估机构,加强同共建国家在金融风险、廉洁反腐、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方面机制化协作,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